墨在寫意畫中的作用:
寫意畫主要是用墨的顏色來體現(xiàn)作品的構(gòu)思與主題思想的。根據(jù)墨的深淺不同,我們將其分為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因此,我們說寫意畫與墨有著不解之緣,可以說筆和墨他們構(gòu)成了寫意畫的主梁和骨架。當(dāng)然,這些只是指形式和技法而說的,但我們可以說,沒有筆墨的寫意畫不能表現(xiàn)其藝術(shù)美,更無法充分表達主題和意境。
1.墨的五種顏色。
(1)重墨:有透明度深黑的水墨。
(2)濃墨:較深的黑墨,畫在生宣紙上透過光線去看,中間的筆觸不透明,兩邊有滲出的淺黑色。
(3)焦墨:極細極濃的顏色,畫在生宣紙上很黑,不滲化。
(4)清墨:有痕不黑的淡灰色。
(5)淡墨:有亮度的較淡的水墨。
2.對于墨色的表現(xiàn)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得以體現(xiàn)的。
(1)潑墨法:以包含水分的墨色打筆一塊一塊的連續(xù)畫下去,濃淡兼施、揉按并用,一氣畫成。猶如潑墨于紙上,水墨淋漓。常用于畫大面積的形體,如荷葉、遠山等。
墨法為我所用,定法也無法,多實踐,常思考,方能化腐朽為神奇。墨法即用水之法也,水干則渴,水濫則殤。惜墨如金,無妄下筆,收放自如,法為我用。
(2)破墨法:有濃破淡,也有淡破濃,追求的是水墨滲化的效果。寫意花鳥畫中的花葉常用此法。先用淡墨用塊面的方法畫出葉形,趁水分未干鉤葉脈,當(dāng)然要掌握水分的干濕程度才有效果。這是濃破淡。淡破濃則相反,濃墨下去后,用淡墨或清水點鉤都出效果。
(3)積墨法:墨色的層次是一層一層加上去的。一般情況下,先用較淡的墨畫出整體,再按層次的需要分部位去加深,一次不夠就多來幾次,以達到體積感和層次的要求為準(zhǔn)。積墨的方法還分干積和濕積的不同。干積是深淺的中伏重復(fù),濕積是深淺的滲進;它們墨韻不同、趣味不同,但是,墨色的變化要求是一致的。有時甚至干濕并用。當(dāng)然,積墨也要注意分寸,過火了,畫面就會失去滋潤感,還會有臟污的感覺。
3.另外,施墨時還要注意墨色的干與濕,充分重視筆墨結(jié)合運用,注意于表現(xiàn)形象與立意。主要表現(xiàn)在:
(1)濃墨與淡墨。濃墨能表現(xiàn)沉著穩(wěn)重,形象鮮明突出;淡墨能表現(xiàn)淡雅和諧的效果,層次豐富,運用范圍廣。繪畫時把墨調(diào)成濃、重、淡數(shù)個層次,以利選用。使用濃墨要慎重,不能過多,不要呆板。畫淡墨痕跡,要追求變化合理運用斑漬效果,使落筆下墨有濃淡漸變韻味。
(2)干畫與濕畫是指筆中所含水多少,筆干則畫出干燥,老練,粗糙和筆痕,干畫滲化較少,能產(chǎn)生部分飛白。濕畫指筆中含各種層次的墨飽滿,盈汁豐富,以表達滋潤飽滿,灑脫自如的筆痕。濕畫滲化較大,要控制好水份。做到干而見筆,干而不亂,濕而豐富,濕而不亂。
4.中國畫的顏料。
中國畫使用的顏料有植物顏料(水色)和天然礦物質(zhì)顏料(石色),還有化學(xué)合成顏料三大類。植物顏料有胭脂、花青、藤黃等。礦物質(zhì)顏料有赭石、石綠、朱砂、石青、朱磦、石黃等。由鋅管包裝的中國畫顏料大都是化學(xué)合成顏料。這些統(tǒng)稱中國畫顏料。
5.渲染和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增加質(zhì)感和立體感,加強藝術(shù)效果,亦可作“設(shè)色”解。清代惲壽平謂:“俗人論畫,皆以設(shè)色為易,豈知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加入爐篝,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輪廓渲染襯托,使其明顯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畫雪景、雨景、霧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鳥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圍染的烘托方法。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article-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