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素描寫生明暗色調的運用:
我們所要進行的是以花卉為題材的素描寫生,素描從定義上講是單純、樸素的單色畫。它主要借助于單色的線條或明暗來表現物象的造型,是對客觀事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特征做樸素表現的繪畫形式。從表現形式上看,素描主要側重于兩個方面,第一類是側重于明暗色調的體現,它是以光線照射在物體上所產生的明暗關系為依據,表現出素材的體感、質感、量感和空間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第二類是側重于線的表現,排除光線對物象的影響,以線條為手段來刻畫索材,著重于物象的輪廓、結構、比例、姿態(tài)等方面在不同透視角度下 的結合關系所形成的形象特征的表現。這里我們主要針對用明暗素描進行的植物寫生做一個分析和探究。
光線照射在植物表面產生了深淺不一的各種色調,這一物理現象是我們寫生時的上要參照依據。
第一,我們可以通過光源的方向、強度等方面的變化,結合不同的花卉的具體特征體現出畫面題材的光感效應。需要注意的是以所要表現的素材為中心,光源位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會使畫面形成不同的亮暗色調。如上午和下午由于光源方向的轉換,對于相同的素材而言,我們也可能會選擇不同的色調來加以表現,因為兩者之間由于光源方向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到它們各自亮暗部位形狀和面積上的差異以及景深空間的明暗變化,從中我們也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光源方向的變化對畫而效果所產生的影響。此外,不同強弱程度的光源會使素材的明暗關系呈現出明顯的反差對比,并直接影響到花卉的空間感的表現。如陽光直射處的花卉會顯現出較強的亮暗對比,形態(tài)的清晰程度也相對較高,并且產生出豐富的層次和充實飽滿的空間感,而處于陰影遮蔽之處的花卉,其明暗對比度就會減弱,色調層次也相對減少,形態(tài)仿佛置入于深度空間之中,光源的強弱對于形態(tài)的作用也由此可見。
第二,明暗素描花卉的主要造型手段是通過色調來體現的,這種表現手段非常有利于花卉體積感的塑造,自然色調并不是塑造形態(tài)體積感的唯一手段,但它表現出來的素材體感直觀而真實,與自然中的形態(tài)非常相似,甚至可以達到再現物象面貌的程度,使人真切感受到花卉植物的那份逼真與生動。在具體的寫生過程中,色調不僅能簡練概括地出現出花卉大的體面關系,也能細致深人地刻畫出素材結構中繁復的細節(jié)部分和難以察覺的微小變化。就像花瓣的中間調子里就包含著許多微妙的漸變關系,如果用線描來表現則很難達到我們的要求,只有用明暗色調來表現才能吻分花卉形態(tài)特征中那種縝密的規(guī)律和秩序。例如,由于在花卉寫生時大多數情況處于室外的天然光照下,光源相對比較穩(wěn)定,這時物象所形成的明暗對比關系自然會顯得較為柔和一些,但通過仔細的觀察后我們仍然會發(fā)現植物的明暗關系變化復雜而微妙。就拿花冠來說,在亮部、暗部和投影區(qū)域內的色調并不均勻,在暗部區(qū)域這種現象尤為突出,這里有花瓣本身的質地和結構方而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光線在各花瓣間的相互反射的作用,特別是暗部花瓣的邊緣部分會顯得發(fā)亮,色調更接近于中間色。這種關系的刻畫,對于塑造花朵的體感作用明顯,我們應予以特別的留意。
第三,我們可以通過明暗關系的把握來表達花卉的同有色感,可以說花卉之所以能引人注目要原因就在于它繽紛絢麗的色彩,如果忽視了素材色感的表現,就會使畫面的色調顯得貧乏單調,所表現的物象特征的完美性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在素描范疇中要使造型體現出豐富的色彩感覺似乎不太可能,但我們可以把表現的側重集中在素材固有色基礎上的黑白層次變化上,自然界中花草植物的色彩與光線照射相結合以后形成的視覺效果可謂變化萬千且極其生動,即便是從一張黑白照片所反映出來的花卉看,也能夠使我們在黑白灰色調關系的提示下感受到它們各自或各部分中步同色彩的存在,就像其中花瓣部位的中間色也許在明度上與葉片的亮部非常相似,但在我們的感觀甩它們的色彩卻明顯地存在著差異。所以,面對如此復雜的色彩現象,在寫生時就要靠我們己去歸納和概括,把許多不同的色感的素材歸納融合到整幅畫面的明暗色調關系之中去,此過程也是主創(chuàng)者能力的一種具體體現。
第四,寫生中我們需要通過色調的運用來表達素材的質感?;ɑ茉谫|感上的特點很鮮明,它們飽含著水分而充滿生命力,且花、枝、葉之間在質感上的反差極大,如花瓣的輕柔光滑,葉片的蔥郁油亮,枝干的蒼勁粗糙,諸如此類的材質差異都可以用色調的變化來加以反映。當然,反映質感的途徑還有賴于畫材、筆觸 等其他方面的因素,用色調體現植物質感很大程度是在物象固有色的基礎上通過確定其亮暗反差對比來實現的。比如茶花葉片的色素沉著飽滿,質地油亮韌實,在描繪表現其質感時,就是針對葉面的高光部位來進行處理,包括高光部位的形狀變化、出現的位置、面積大小、數量多少等方面的確定和調整來體現葉片和其他部分的質感區(qū)別,而茶花的花瓣部位雖然也有高光,有些品種本身色素很淺(如白色),相對于葉片而言, 花瓣的亮部面積顯得很大,刻畫表現時就需要減弱亮部形狀的清晰性和明確性,從而形成其質感上的柔和輕盈。由此可見,只要控制好亮部區(qū)域的形態(tài)以及亮部與灰部、暗部之間的色調對比,不同素材的材質感覺就相對容易休現和區(qū)分。所以說,明暗色調在體現素材的質感方面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細膩、豐富的表現力,只要運用得當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圖1所示。
明暗色調的運用
第五,明暗色調對于畫面空間感的表現有重要的作用。當然,素描寫生中通過明暗色調的運用來表現三維空間肯定應以正確的透視和結構關系為基礎,根據平時寫生的經驗我們可以發(fā)現,距離我們較近的那些素材,光線照射后所形成的明暗對比較為分明,遠離我們的物象其明暗對比會因為距離的逐漸增大而趨于弱化。這些由距離上的差異而形成的空間感如果通過明暗色調來進行表現是非常有效的,我們甚至還可以主觀地加強或減弱素材的色調對比來刻意調整畫面的空間關系,由此來形成作品的表現中心。此外,色調對于空間感的形成還體現在造型虛實的處理上,由素材形態(tài)的近實遠虛而形成的三維空間關系與我們的視覺所感受到的現實非常接近,在描繪表現中如果再將它們與背景不同的融合度結合起來,就更容易在畫面中形成深邃的空間感,從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六,主創(chuàng)者可以通過對整幅作品中明喑色調的調節(jié)與掌控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畫面不同的主色調能夠引發(fā)視覺心理的不同變化。如果說色調的存在可以使我們的作品變得豐富而且具有美感,那么,形成鮮明的色調特征后作品將會顯得更為完美和諧。人們普遍會認為豐富的色彩可以用來傳達各種不同的思想情感,而明暗色調在表達情感方面同樣具有極高的價值,其表現力甚至超過了任何色彩的表現深度,有時可能是絢麗的色彩語言所不能夠達到的。就拿明暗色調的兩個極端來看,黑色會使人產生莊重、肅穆和沉默之感,并且具有內斂和神秘的意味;白色給人以簡約、明亮和空曠的感覺,具有一種無限的想象和無盡的可能性,所有的明暗色調都游走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如低色調是以深色為主而形成的色調,暗色在畫面中占據著大量的區(qū)域,形成了視覺效果上的深邃朦朧之感,高色調的畫面則顯得亮麗堂皇、淡雅清新,而灰色調會產生含蓄柔和的心理導向。當然,在畫面中形成主色調傾向是較高層次的要求,運用的過程重創(chuàng)作者應首先在主觀意識里保持主色調的概念,從而主動地在表現時加以貫徹,其次要求我們對畫面中的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有較強的控制能力,這樣才能根據作品的需要將色調自如地進行轉化,因此,我們在平時應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應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article-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