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寫意畫法,石頭寫意技法
1.物性
《芥子園畫譜》稱石為“天地之骨”。石無固定形態(tài),或方或圓,以堅硬、沉重為其主要特征。在寫意花鳥畫中,石作為花鳥的配景常常出現(xiàn)于畫面中。石的紋理粗糙,形狀多變,與花鳥形成對比,而且增加了畫面的視覺分量。石與水的配合,給人以淸新、恬靜、輕松的意境,同時也給人一種剛柔結合的自然和諧美。石在大自然中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有湖石、磯石、巖石之分。太湖水中之石為太湖石,俗稱假山石,形態(tài)各異多變化,石面有孔,多紋理,以“瘦、透、漏、皺”為美。江邊之石為磯石,磯石光滑且塊大。山中之石為巖石,巖石粗糙多棱角。在寫意花鳥畫中,石可以用來盡情發(fā)揮點、線、面、色的表現(xiàn)能力以及表達畫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圖7-1、圖7-2、圖7-3)
2.結構
石無固定的形態(tài),在寫意花鳥畫中根據(jù)不同的石質常以石塊、石壘、石坡、石板的形式出現(xiàn)。石塊就是整體為一塊的石頭;石壘是由兩塊以上的石塊所組成(參見圖7-3);石坡是指根部埋人地面,形狀為斜坡式塊石;石板是厚薄均勻,表面平坦之石。(圖7-4、圖7-5、圖7-6)
3.石頭的畫法
寫意花鳥畫中的畫石方法與山水畫法有很大不同,山水畫中畫石的皴法是表現(xiàn)山的宏觀氣勢的技法,而花鳥畫中的石是用特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畫石最重要的是畫好石塊的外輪廓造型,既不能過于變化,又不能生硬呆板,要有節(jié)奏的變化。畫石的總體要領是“石分三面”,畫出石的立體感便生動了。具體畫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勾勒法畫石,是以線條為主來表現(xiàn)石頭的畫法。一般用狼毫筆來勾勒,運筆要以中鋒為主,行筆要順、逆變化,輕重、徐疾兼施。石的輪廓忌太方、太圓。線的組織要有交結,有疏密,有干濕,有濃淡,有粗細??傊?,要避免石的形狀和筆墨的單調。
石形勾勒完成后,可適當用干筆皴擦出石紋肌理,以增其質感,或以濃淡墨點苔調整“布白”。
以花鳥為主體,石頭作為配景時,石頭就要畫得粗放有力,從而形成與花鳥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對比。同時因為是可以抒情性用筆用墨,所以“放膽用筆”是畫石的要領之一。(圖7-7)
潑墨法畫石可用較大的羊毫筆,飽藤水墨,虱、寫并用地畫出石的形體。潑墨畫法切忌平涂或平行用筆。元代趙盂頫云:“石如飛甶木如箱。”要依據(jù)石面的走勢和石塊的結構運筆。筆觸之間要時而留出空隙。行筆要時快時慢,自然形成飛白。潑墨法畫石最忌謹小慎微。心中應先設計好石的大體結構和形狀,落墨時心中才能有數(shù),“下筆不猶豫,猶豫不下筆”。(圖7-4)
綜合法畫石指運用勾、皴、點、虱、染綜合技法來表現(xiàn)石頭的方法。落墨前心中仍需有石的大體結構和形狀;落墨后就筆勢因勢利導。筆上水墨多時,則潑墨點虱;筆上水分少時,則勾線、皴、擦,亦可勾、皴、點、虱交錯用筆。綜合法畫石靈活性大,筆墨表現(xiàn)豐富多姿,掌握得好是最能體現(xiàn)寫意花鳥畫筆墨趣味、抒發(fā)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
4.技法理論要點:筆墨的抽象美
潘天壽先生在論畫殘稿中云筆墨取于物,發(fā)于心,為物之象,心之跡。”意思是說,我們不可輕率用筆用墨,而是要根據(jù)客觀物象的精神、氣質、體感、質感、量感的要求來選擇筆墨。筆墨表現(xiàn)能力的髙低是畫家綜合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筆墨塑造了形象,同時筆墨又超以形象之外,具有獨立的抽象形式美的價值,它表達了畫家的思想情感,代表了畫家的個性氣質。
介紹畫石的技法,在塑造石的形象的同時,筆墨的自身抽象形式美,在寫意花鳥畫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要特別指出,畫石需要“放膽用筆”。“放膽”所產生的筆墨效果才能真正體現(xiàn)作畫者的筆墨修養(yǎng)和個性、氣質。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course-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