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山勢雄奇,景色秀美,人文歷史悠久,文化遺產(chǎn)豐厚,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岳、泰岳等,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jīng)》,“泰”的含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泰山同衡山、恒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岳,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被尊為五岳之首。
泰山風景以主峰玉皇頂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峰巒層疊、怪石嶙峋,形成“一覽眾天下”和“群峰拱岱”的雄偉氣勢,加之松柏滿山,泉溪爭流,既顯其莊嚴、巍峨,又不乏靈秀明麗。
在泰山的自然景觀中,最壯觀的是泰山曰出,當黎明時分,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暾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天空的云朵,紅紫交輝,瞬息萬變,猶如漫天彩霞。須臾間,紅曰躍出海面,頓時金光四射,群峰盡染。
泰山最引人入勝的在于它的人文景觀。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據(jù)古文獻記載,先秦時代曾經(jīng)有七十二位君王到過泰山,祭告天地。第一個真正舉行封禪大典的是秦始皇,他稱帝后第三年到泰山行封禪禮。秦二世、漢武帝也都到此舉行封禪之禮。以后歷代封建王朝都把到泰山封禪作為國家大典,企盼社稷穩(wěn)定,國家昌盛。
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游覽,留下了眾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書法墨寶,僅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就多達一千多首,刻石題字更是遍布山中。走進泰山,仿佛走進文化藝術的殿堂。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碧霞祠、仙人橋、南天門、玉皇頂?shù)取a窂R是歷代帝王封禪泰山、舉行大典的地方。廟內(nèi)有宮殿式建筑和銅亭鐵塔、歷代碑刻、古柏蒼松等文物古跡。其主體建筑為天貺殿,建于北宋年間,殿主祀東岳大帝。廟內(nèi)還有一四合院式建筑,稱“東御座”,是皇帝祭祀泰山時的行宮,正殿內(nèi)陳列有歷代帝王的祭品。院內(nèi)還有著名《秦二世泰山石刻》,此石刻原為秦二世詔書,由丞相李斯篆書,現(xiàn)僅存殘石,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岱廟東南角,有一漢柏院,傳此處柏樹為漢武帝封泰山時所植,現(xiàn)僅存五棵,老枝丫杈,蒼勁峭拔。
正因為在壯美的自然景觀中,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杰作,使泰山有了超乎尋常的生命力、感染力,有了“五岳獨尊”的美譽。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pic-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