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物畫的造型特點
相對于西畫來說,中國畫有若自己獨特的造型特點,造型對于人物畫來說極其重要。傳統(tǒng)的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神”的表達。東晉時期畫家知愷之的藝術成就,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不僅僅滿足干形象肖似和生動、自然,還追求傳神。他提出的“以形寫神”對后世影響深遠,取得了劃時代的意義。其作品《洛神賦圖》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曹植對洛神的愛慕和洛神“若往若還”的心理。
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圖》表情平靜、冷漠,成功地表現(xiàn)出宮廷仕女休閑寂寞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圖5-28)。
據(jù)載,他和韓幹(圖5-29)分別為趙縱侍郎畫像,人們一時難分優(yōu)劣,最后由趙縱夫人評判:韓幹的畫“空得趙郎相貌”,而周肪的畫“兼移其神氣,得趙命情性笑言之狀”,更為傳神。
元代人物畫家王繹,主張“彼方叫嘯談話之間,本真性情發(fā)見,我則靜而求之,默記于心,閉目如在眼前,放筆如在筆底……”,反對有人畫像時“必欲其正襟危坐,如泥塑然”而導致神情盡失。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t視人物畫中人物對神的傳達。
至近代,齊白石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黃賓虹說“作畫當以不似之似為真似”。畫家通過主觀感受再創(chuàng)造神似的藝術形象(圖5-30)。
中國人物畫中的人物造型還具有階級性和主觀性的特點,這點在魏晉南北朝之后較為明顯,特別是在帝王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如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畫中的帝王比侍從顯得高大,從而展現(xiàn)出更為威武的形象。《步輦圖》也是如此,圖中唐太宗比侍女要大出許多,安定的神情和吐蕃迎親使臣的畏怯神情形成對比,這種刻畫更好地塑造了唐太宗的窨智威嚴,傳達了使臣對他的崇敬之情(圖5-31)。
再不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和元代永樂宮壁畫中,帝君形象高大,氣氛莊嚴。這體現(xiàn)了人物造型的階級性,主要人物或者地位高的人物會比次要人物所占比例要大。主觀性是畫家并不是完全照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造型,而是會加以夸張變形,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如明中期畫家唐寅,從他的《孟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中可以觀賞其特有的人物造型,面部五官細小,頭部從整個身體比例來看顯得較大(圖5-32)。再看明末畫家陳洪綬,其人物造型都帶有一定的藝術夸張和變形,衣褶處理方法獨特,形成富有個性的藝術風貌?!稓w去來辭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是其代表作(圖5-33)。
另外,造型概栝簡練也是中國人物畫的特點,特別是工筆人物畫。梁楷的水墨減筆人物畫《李白行吟圖》,舍棄一切背景,簡單數(shù)筆,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飄然瀟灑的神情,以少勝多,而鹿深遠(圖5-34)。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article-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