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大斧劈皴技法解析
李唐南渡后,從峻厚雄偉的中原山水,改變成生活于雋秀渾潤的錢塘山水,畫風(fēng)大變。尤其晚年時,刪繁為簡,創(chuàng)造了一種線面結(jié)合,大塊面的闊筆粗皴,形成了帶水大斧劈皴,水墨蒼勁,清新豪放,直接影響了南宋的馬遠(yuǎn)、夏珪。
圖一為南宋馬遠(yuǎn)《踏歌圖》局部。畫的是路邊的一塊巨石,石質(zhì)方硬,側(cè)鋒斜皺,筆力遒勁,明暗分明。但暗中亦見層次,亮處也有凹陷,皴筆有長、短、寬、窄之分,使石塊立體而精神頓生。
圖二是圖一左邊巨石的延伸,石塊更高大。他采用了塊面更加分明的手法,除了向左右分披的斜筆皴外,在下端有幾筆自下而上的短斜彼。它表現(xiàn)了自然界中巖塊受到造山運動過程強烈的擠壓,形成斷層崩落似刀削斧劈,而被稱為“大斧劈皴”。
大斧劈皴技法說明
圖一、勾出主要的輪廓,注意外輪廓的線條要與石塊前后交搭的線條相互關(guān)連,切忌一筆勾到底其中,還有一部分是邊勾邊皴的,線條除中鋒外也有側(cè)鋒,有時可用側(cè)逆鋒,要有轉(zhuǎn)折、頓挫、輕重的變化。此圖用的是自左向右橫向的斧劈皺,運筆先重刮后輕提,似拉長的刮鐵皴,但大小、長短要錯落有致,每筆起首不能停頓在紙上不動,以免在頓筆處形成一個個的墨團。
圖一
圖二、用淡墨按皴筆方向皺染出山石的暗部,以增加層次。并用更淡的墨色渲染亮部,最亮處可用洗筆水抹一下即可。
圖二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course-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