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介紹:
速寫整體大動作訓練:體塊與動態(tài)
體塊就是將人體體積在立體空間中的立方形概括。任何復雜的形體都可以概括為幾種基本的幾何形體。通過概括可以更簡單直觀地將人體動態(tài)表現于紙面。
體塊延伸出的動態(tài),由“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等體塊之間運動扭轉形成。畫好動態(tài)注重對內在體塊結構的理解至關重要,這也是畫好速寫的重要前提。
〉“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
“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是人體形體基本結構。
“一豎”。一豎為人體脊椎線。它在人體直立時從正面和背面看都是一條垂直線,從兩側看有4個生理彎曲,呈“S”形曲線。人體運動時脊柱的彎曲形狀隨之起著變化。
“二橫”。上橫為肩線,下橫為骨盆線。這二橫,在運動時互為相反方向的傾斜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很少出現平行的狀態(tài)。
“三體積”。三體積為頭、胸廓、骨盆,這三大體積是個穩(wěn)定不變的體塊,通過脊柱連接起來。人體運動時三個體積可以出現不同方向、角度的扭轉。
“四肢”。即雙臂和雙腿。
胸廓和骨盆之間的互為反向傾斜關系及對脊柱、四肢、頭部產生的影響,這體現人物的動態(tài)關系,體現著動態(tài)的平衡美感。四肢與三體積之間以及四肢自身各部分相互連接的關節(jié)部分,也是速寫表現所要注意交代的。
在塑造動態(tài)表現力時通常通過加大“一豎、二橫、三體、四肢”的變化來加強動態(tài)的生動性。
〉重心、支撐面和重心線
要想人物生動,就必須掌握其動態(tài);而想掌握動態(tài)就必須要畫好并掌握重心、支撐面和重心線。
通常來說人體在站姿時重心在臍下位置。
重心線,通過人體重心向地面引的垂線。
支撐面,支撐人體的面積,也就是兩腳之間的線平面。
人體的平衡與失重,是重心與支撐面的關系,重心線在支撐面內,重心平衡,在支撐面外,就失重。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course-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