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蘭竹圖》
本幅后紙自題:“余最喜畫蘭竹,蘭如子固、松雪、所南,竹如東坡、與可及定之、九思,每見真跡輒醉心焉。居常弄筆,必為摹仿。癸卯初哀,坐臥甚適,見幾上橫卷紙頗受墨,不覺圖竟,不知于子固、東坡諸名公稍有所似否也,亦以徵余蘭竹之癖如此,觀者勿厭其叢。徵明題于玉磬山房。”癸卯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文氏七十四歲。
文徵明亦善畫花卉、蘭竹,尤以墨蘭著稱,有“文蘭”之譽。主要師法趙孟頓,然據(jù)本圖自題,師承比較廣泛,趙孟堅、趙孟頫、鄭思肖之蘭,蘇軾、文同、顧安、柯九思之竹,他都一一摹仿,故能取諸家之長,自成一體。
畫面叢叢蘭竹,簇生于坡石之間,繁密茂盛,故畫家自題“觀者勿厭其叢”。然分段布置的蘭竹,由巉巖、山坡、懸崖、溪流加以銜接,遂顯得密中有疏,繁簡得當。文徵明的蘭竹經(jīng)常以坡石為襯景,即使布局疏密相間,不顯迫塞,也加強了蘭竹的兀傲*性和野逸情趣。同時,蘭與竹相間叢生,前后穿插,左右俯仰,既紛雜又有序;蘭之輕柔飄逸與竹之細勁挺拔,既形成剛?cè)狨r明對比,又相映成趣。穿插的坡石,質(zhì)地堅實,氣勢雄闊,也很好地反襯出蘭竹之清潤秀雅。蘭、竹、石的有機結(jié)合,使文徵明的墨蘭,較之他人的純蘭、純竹或簡蘭、疏竹,展現(xiàn)出更豐富的姿態(tài)變化,也寓有更多的情感內(nèi)涵,故而能蔚成一派,從學者甚多。
在畫法上,文氏也兼取諸家。淡墨蘭葉瀟灑秀逸,極似鄭思肖;濃墨竹叢前深后淺,又兼得文同、柯九思之長;而坡石的飛白用筆和整體上融入書寫筆意的畫鋒,又源自趙孟頫。全卷長超過六米,因意興所驅(qū),又隨筆寫來,故能一氣呵成,“不覺圖竟”,作品具有自然流暢、舒展閑適的意韻,也反映了文氏晚年爐火純青的畫藝。(單國強)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pic-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