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馬麟《秉燭夜游圖》;冊頁;絹本設(shè)色;縱24.8厘米,橫25.2厘米;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馬麟(約西元13世紀),祖籍山西河中(今永濟縣),后遷居浙江錢塘。宮廷畫家馬遠之子,曾任職南宋寧、理宗(1194~1264)兩朝畫院,位至祗候。作畫題材廣泛,工山水、花鳥,也擅長人物。其作品多進呈君王供賞玩或頒賜用,畫上常見有南宋寧宗、楊皇后(1162~1232)及理宗的題詩。
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估L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
一士人據(jù)太師椅當(dāng)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朦朧的幽霧,伴隨著鵝黃的月光,輕輕地降臨人間。黝黑的短亭、長廊前,朵朵海棠花姿瀟灑。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致細膩。高突的短亭與低回的長廊,呈現(xiàn)了宋人園林建筑的典雅;庭園里繚繞的香霧,若隱若現(xiàn)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筑的沉厚單調(diào),也引人萌生置身仙境的遐想。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致的特點,幽雅而又富詩情。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pic-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