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奧南的葬禮》布面油畫,描繪最粗俗的場面
■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布面油畫,315x668cm,1849年■現(xiàn)藏于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奧南的葬禮》是庫爾貝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_生中最大的畫。畫中講述的是故鄉(xiāng)奧南舉行的一次葬禮,庫爾貝畫的與當時的情景一模一樣,50個真人大小的哀悼者肖像構成了畫面的主體。庫爾貝一生都迷戀故鄉(xiāng)奧南。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畫,代表奧蘭社會的五十多個人輪流到畫家安身的谷倉當模特,所以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被辨認出來:抬棺者、神父、教堂執(zhí)事,以及女人堆中間的市長和最右面庫爾貝自己的母親。人群身后的背景也是奧南真實的風景,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俯瞰著盧河河谷。這個平凡小鎮(zhèn)上的平凡事件被庫爾貝用巨幅的畫面展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里,如同一顆炸彈,引起了大多數(shù)人的強烈指責。他們認為此畫與他的主體一樣,人物丑陋、令人生厭。評論家批評最多的是教堂執(zhí)事的形象,“他們紅撲撲的肥臉,醉醺醺的神態(tài)"甚至被稱為“卑鄙和褻瀆宗教的漫畫"。直到《奧南的葬禮》被鄭重地先后安放在盧浮宮博物館和奧賽博物館,人們因為有了足夠大的觀賞空間,才將目光投向畫面的整體,而不是某個細節(jié)上面??梢哉f〈奧南的葬禮〉展現(xiàn)了庫爾貝的全部才華。他的死亡主題來自格列柯的名畫(奧爾凱茲伯爵的葬禮)的借鑒;黑白對比的手法出自委拉斯凱茲的啟發(fā);描繪市民著制服舉行隆重集會的場面來自哈爾斯和倫勃朗的影響。他表現(xiàn)的葬禮場面非但不特別乏味,反而保留了儀式的神秘性,墓穴背后的人群形成的厚重而令人壓抑的黑色裝飾帶,以及墓穴旁的死人頭骨都烘托著這種氛圍。庫爾貝沒有畫上天使,因為他堅持只畫自己見過的事物。雖然畫家強調(diào)現(xiàn)實主義,但在此仍然表達了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人們面對死亡以及人的來世的深思。
世界名畫《奧南的葬禮》布面油畫作者簡介
居斯塔夫•庫爾貝(1819-1877),生于法國奧南:按照父親的愿望,庫爾貝應該成為一名律師,但庫爾貝卻立志成為一名畫家。所以,少年時代的庫爾貝一直打著學習法律的幌子,偷偷學習繪畫,18歲時,父親送庫爾貝到貝桑松皇京學院學習,但不久,他就轉到貝桑松美術學院,跟隨弗拉如勒去學習繪畫了,弗拉儒勒是新古典主義代表畫家達維特的弟子。他繪畫方面的天賦顯露無疑,沒有幾年,他就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i1841年庫爾貝以“學習法律,以期成為律師"為借口,來到巴黎在盧浮宮,庫爾貝醉心于臨摹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特別是17世紀西班牙的畫家維拉斯貴茲的杰作。通過臨摹,極大的豐窗了自己的繪畫語官和技巧,為后來創(chuàng)作出許多垂范畫史的杰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思想方面,庫爾貝受到普魯東和波德萊爾的彩響,很早就投身法國社會的革命運動。這也使得他將目光集中在平民大眾的身上,其實反應平民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成為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的主要特征。1872年,庫爾貝投身巴黎公社運動,運動失敗后被捕。1873年被保釋后流亡瑞士,1877年在瑞士去世,享年58歲。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pic-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