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趣墨法”的水法有哪些?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墨之命脈。離了水,墨不轉(zhuǎn)。用墨之妙,應(yīng)在用水。
水法在水墨畫中常常指“水破墨”、“水調(diào)墨”、“水帶墨”、“漬水”、“潑水”、“鋪水”等技法;利用水的沁潤性、下滲性、擴張性、依賴性、融會性和排它性等特點,使之自然成形。常用的水法有以下幾種:
1.泌水
“趣墨法”的主要原理是沁水,水在宣紙上滲潤,弓墨融會交合。
在水、墨、紙三者中,水為中介,紙靜墨動??梢哉f潑墨之后所有技法都是破墨法,即不斷地在需要加水的地方加水,以淡化墨根,使墨跡按照藝術(shù)家的意愿運動。不停地破墨,墨跡才不會干,才不會在一處安營扎寨。但要不停地加水,水不能過大,否則筆墨漫漶會失去控制,以致筆鋒在宣紙上勾來抹去把宣紙弄破。因此,必須適時適量地在需要加水的地方加水,要求作者時刻觀察、分析并把握沁水的情形,不能離幵幽案。水在宣紙上向外擴張,是“潤物細無聲”的均速前進。這時依靠水的自身沁潤,不是人為的撞擊、引導(dǎo)和調(diào)動。沿潤較緩慢,有內(nèi)泌、外泌、復(fù)沁等等,每一沁法都需十分小心,急不得,慢不得。因水量的大小會影響或改變墨跡的擴張范圍,所以要控制水量即是控制沁潤的造型和肌理。完成一幅畫所需時間較長,其間稍有差失則前功盡棄,因此,用“趣墨法”作畫需一氣呵成。
2.引水
引水時用筆引,亦可揭起宣紙,使其傾斜成一定角度,引導(dǎo)水沁的流向。引水有增加水勢、改變水沁流向和速度等作用。
3.調(diào)水
調(diào)是調(diào)動、調(diào)理和調(diào)整水量、水的走勢和角度,疏理滲水,引消墨痕。水量和水的位置決定物象的造型及其肌理變化。調(diào)水是不斷增加水量的一種途徑。
4.撞水
用水流、水塊或水滴掩擊墨根,使之突然散開或飛濺,形成一種特殊的紋理。撞是破的一種技法,撞的角度即力的沖擊方向制約著水量和水速,形成不同的肌理和紋飾。
撞水亦可用又硬又粗的毛筆蘸水進行撞擊。
5.回水
水沁的方向定好后,欲要扭轉(zhuǎn)或改變其:運行方向,則可在其反方向施水,回潮之水又會拓展出一片新天地?;厮氄{(diào)理、引導(dǎo)或調(diào)整,回水也是一種引水和調(diào)水。
6.大水
潑水同潑墨一樣,有大潑、中潑和小潑。大潑,水勢洶涌、氣勢宏大,造型和定型時常用此法,制作肌理時很少用大水。潑大水時需經(jīng)常把宣紙從甲處挪往乙處,畫案需大,畫室面積宜相應(yīng)擴大。大幅大潑,效果自是不同。
7.猛水
猛水同撞水的區(qū)別在于速度不同。撞水,可能點一下,點幾下,而猛水則是大面積敷水,并且是向同一個方向,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泌潤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
8.反滲水
是在宣紙的背面加水,加速墨的擴散。反滲水問正滲水的區(qū)別在干局部調(diào)整,加強肌理效果。
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沁潤的路線、方式和程序是什么樣子?用一個字概括:輻。輻射擴張,輻形定位,從中心點(墨根)以直線形式向周圍各個方向延展,并以同心圓的樣式伸展半徑向外滲透。造型源于此,改變造型亦源于此。從本書《附錄》中《來者示范“趣墨法”(三)》中,可見放射線是怎樣改變成平行線和曲線的。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article-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