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竹石圖》;水墨紙本立軸;217.4cmx120.6cm;上海博物館收藏。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應科舉為康熙秀才,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揩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藝術特色:
整幅作品由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巖石,氣勢雄偉,有一種天然自成之趣。本幅少有皴擦,亦不點苔。痩石折裥處略施小斧劈皺,頓出崚嶒之態(tài)。石前修竹數(shù)枝,瘦勁挺拔;筆致靈動,竹濃石淡,妙趣橫生,高低錯落間虛實相生,充分體現(xiàn)鄭燮畫竹的簡瘦美感。
藝術導讀:
看到這幅竹石圖,即使是對中國美術史所知甚少的人,可能也會說出鄭板橋的名字,他在中國已經(jīng)稱得上是婦孺皆知。板橋是畫家的號,他名燮,字克柔,江蘇興化人,生于康熙朝的1693年,卒時1765年已屬乾隆朝,所以他曾總結自己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說到鄭板橋,接下來便一定會引出“揚州八怪”的話題。
“揚州八怪”指的是康熙中期至乾隆中期活動在揚州的一些職業(yè)N家,雖然名以“八怪”,但并沒有真正特指哪8位畫家,而藝術史家匯集種種史籍,被列在“八怪”名下的居然有15位畫家之多,除了這位最有名的鄭板橋外,還有金農(nóng)、黃慎、高翔、李方膺、邊壽民、高鳳翰、汪士慎、邊壽民、楊法、李苑、陳撰、閔貞、羅聘等等,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15個人中,真正是揚州人的不過只冇高翔一人,羅聘祖籍安徽移居到揚州,而其他更是天南地北,因為種種原因才在揚州落腳賣畫。所以像這樣一群既沒有地緣關系,又沒有師承關系,卻能走到一起,并被劃為一個畫派,在對籍貫與門戶十分重視的古代中國,是個不多見、也進步不少的現(xiàn)象。如果要說他們之間的共同點,第一自然是都活動在揚州地區(qū),藝術史家薛永年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本《揚州八怪與揚州商業(yè)》,專門研究這些畫家與揚州鹽商之間的關系。揚州濱海,有鹽業(yè)之利,鹽商成為雍正、乾隆兩朝全國最富有的商賈,他們在揚州的集中,自然帶動揚州一地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但在古代中國,歷來對職業(yè)也有高低之分,商人的社會地位從來都很低,富商們?yōu)榱烁纳谱约阂约凹易宓牡匚?,不僅讓后代人讀書做官,同時也附庸風雅,扶植一下當?shù)氐奈幕囆g事業(yè),在自己的家中組織一下文人雅集,八怪中人都不是些普通的畫匠之輩,多為飽學之士,極富風雅,另一方面,這些化家雖然有的曾經(jīng)為官,但最終都走上職業(yè)畫家的道路,所以他們的門檻也沒有不賣畫的士人們那么高,于是乎鹽商與以八怪為代表的優(yōu)秀的職業(yè)畫家之間建立了十分密切的關系,像揚州八怪中的很多人在沒有定居揚州之前,來到這里都寄居在這些商賈家中。除了與鹽商的關系之外,這些人的畫風都有與當時主流風格拉開距離,注重個人感受、個性抒發(fā)、自成一家的一面,于題材方面也有新的拓展,表現(xiàn)了過去被文人忽視的下層生活,像黃慎筆下的漁夫、漁婦等。他們的畫作在今天看來當然已經(jīng)很傳統(tǒng),可在當時人,以及在他們身后一些清朝人眼中卻是“前衛(wèi)”之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pic-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