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張萱的仕女畫鑒賞與收藏
盛唐時期人物畫家吳道子和張萱,是最負盛名的開宗立派大家。吳道子被譽為“畫圣”,承張僧繇“疏體”,線條圓轉(zhuǎn)流暢,如蘭葉或莼菜條,有“吳帶當風(fēng)”之喻。設(shè)色敷粉簡淡,淺深暈成,世稱“吳裝”。解作佛像有“吳家樣”之謂。所傳《送子天王圖卷》近“吳家樣”風(fēng)格,但不一定出自吳道子原本,此圖也當為宋人摹本。另傳其弟子盧楞伽的《六尊者像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也非唐畫,內(nèi)容和畫法都屬宋畫,“盧楞伽進”署款為后添。張萱則有若干摹本存世,可了解其畫風(fēng)一斑。
張萱,京兆(今陜西西安)人,開元間任史館畫直。擅畫貴族婦女、嬰兒,解繪仕女,體貌豐腴壯健,情態(tài)歡悅從容,反映了盛唐的審美風(fēng)尚;線條工細勁健,稱“琴弦描”;色彩富麗勻凈,喜以朱色暈染耳根,所創(chuàng)風(fēng)格被稱為“張家樣”。
虢國夫人游春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傳為宋徽宗所摹,內(nèi)容描繪楊貴妃之姐虢國夫人乘馬出游情景。前有金章宗瘦金體題簽“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鈐有金章宗明昌諸璽、南宋賈似道等鑒藏印。對此卷的摹制時代,原本作品乃至所繪內(nèi)容,至今尚存不同意見。
此卷的摹制時代,據(jù)金章宋題簽,定于北宋宣和年間似成定論。然美國曾幼荷教授認為是明辜體,但是金章宗字跡及明昌諸璽均真,故時代難以后推到明。至于摹本作者,一般均認為非趙佶親筆,因他不以仕女、嬰孩、鞍馬名世,此圖當出自畫院畫家之手,屬“代御染寫”的古畫摹制副本。
此圖祖本的作者,據(jù)《宣和畫譜》和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著錄,均屬張萱名下。但曾幼荷教授在考證了張萱生平以后認為,張萱并未趕上虢國夫人煊赫時代,不可能描繪游春之類韻事,故祖本當由周昉創(chuàng)作。
至于圖中研繪內(nèi)容,是虢國夫人游春還是楊氏三姐妹的“麗人行”,主體人物是虢國夫人一人還是三姐妹及楊國忠,也有不同看法??傊?,這幅名畫摹本的諸多問題尚有待澄清。
搗練圖卷:藏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前亦有金章宗瘦金體“天水摹張萱《搗練圖》”題簽,并鈐“明昌寶玩”、“御府寶繪”、“內(nèi)殿珍玩”等印。內(nèi)容描繪宮中婦女加工白練的情景,畫法風(fēng)格同于上圖,亦出自宣和畫院畫家之手。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article-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