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夫人游春圖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設色絹本手卷,51.8cmx148cm,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張萱,漢族,長安(今西安)人,唐代畫家,開元(713?741)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shù)十幅,不少還一再被許多畫家摹寫,但出于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藝術(shù)特色:
虢國夫人游春園屬于工筆重彩畫??傮w來看,畫中人物形象刻畫得嚴謹細致,用線工細綿密,圓潤秀勁中透著嫵媚。人物面容豐滿,體態(tài)豐腴,濃艷而不失其秀雅,體現(xiàn)了有唐一代的審美理念。在色彩的運用上,畫家多選用粉白、朱紅、翠綠等明快色彩,艷麗卻不繁雜,恰到好處地傳遞了春天的氣息。
作為以游春為主題的人物畫,《虢國夫人游春圖》不設背景,畫面中沒有任何花草樹木,但是從人物悠閑自得的輕松姿態(tài),身著鮮麗的細紗薄裙以及馬蹄輕踏的舉步徐行中,仍能夠感受到風和日麗、暖風熏人的明媚春光及聆聽著唐王朝開放、自由的盛世強音。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藝術(shù)導讀:
杜甫寫過一首樂府詩《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極穩(wěn)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粒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描繪的正是這一天楊家姐妹們游春及百官宴的盛況。天寶四年(745年)楊玉環(huán)被止式冊封為妃,“三千寵愛在一身”,楊氏一門恩寵一時,勢傾天下。楊氏姐妹的活動與容貌不僅見于詩歌中的文字記載,文獻中提及宮廷畫家如張萱、周昉等人都曾經(jīng)為楊貴妃、虢國夫人等多次畫像,足以想見當時楊氏姐妹的風光景象。
中國的古代繪畫中保留了許多游春題材的畫作,最引人注目的一張當推唐代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原因之一便是這次游春的人實在不一般。《虢國夫人游春圖》與《麗人行》表現(xiàn)的是極為相似的題材,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卷《虢網(wǎng)夫人游春圖》并不是張萱原作,而是北宋摹本,有人認為是宋徽宗的手筆;另外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有李公麟一卷《麗人行》,與《虢國夫人游春圖》大同小異,應出內(nèi)同一底本,都是態(tài)濃意遠、肌理細膩,“繡羅衣裳”跨著驃健駿馬,貴族之氣溢滿全絹,在典型的席人造型與色彩氤氳中飄忽著杜詩的興味張萱是盛唐時期非常擅長人物畫,尤其是描繪貴族生活的一位宮廷畫家,雖然沒有留下原作,但從文獻中記載的一些畫名就可窺見全豹了,像他畫的《以中七夕乞巧圖》《貴公子夜游圖》《太真教鸚鵡圖》等等。他還曾以王昌齡的《長信秋詞》詩意作畫,描寫宮廷中被冷落女性的落寞之情,據(jù)說張萱刻畫得很是到位。所以有人認為張萱是在杜甫寫得此詩之后方以其詩意作
《虢國夫人游春圖》,此說雖無客觀的文獻依據(jù),卻不失為一種極有可能的推斷,兩者傳達出來的時代風格、文化背景實在有太多的共同之處。
此畫在游春題材中獨樹一幟的第二個原因是在畫作本身?!峨絿蛉擞未簣D》不著一點背景,純以數(shù)人騎馬行進作為表現(xiàn)對象。馬上女性穿的都是質(zhì)地輕柔、色彩溫和俏麗的春衫,讓每個人或豐腴,或瘦削的身材畢露無遺,張萱在處理人物形象時,在他們臉部以及身上的一些部位的絹背面平涂了一層石色,這樣透過一層絹出來的顏色,仍然有其鮮艷之處,但是較直接涂在正面要沉靜許多,在此基礎上再從正面渲染,最后罩色出來,使人物面容、服飾色彩搭配既打?qū)Ρ纫膊皇в谑忞s,雖花團錦簇,又層次井然;畫中駿馬體態(tài)豐滿,街神駿之氣,看上去似乎施色不多,其實層層渲染,諸色調(diào)和,是費了很多功夫才畫出的這種效果。
從畫中人物來看,全卷起首是前后稍有參差的兩男裝一紅裝,騎淺黃色三聰馬者著蝦青色窄袖圓領衫,其上描金鸞風團花隱約可見;其后穿胭脂色的女孩和騎黑駿馬從監(jiān)均手揚馬鞭,卻面無焦急之意,馬兒也走得不緊不慢,有些在嬉戲的樣子。三騎之后是并轡而行的兩位云髻高聳的貴婦人,靠近觀者的一位應該就是虢國夫人,旁邊的一位可能是韓國夫人,兩從之后居中者是老年侍姆,右手護著鞍前幼女,侍姆右側(cè)是另一從監(jiān),左側(cè)為一紅衣宮女。這兒個人之中是有著一定情節(jié)的,小女孩嘴角下撇,似有不滿,也許還發(fā)出了哼哼嘰嘰的抱怨聲,引得侍姆低頭哄逗,韓國大人回頭詢問,一邊的從監(jiān)也扭頭看看發(fā)生的情況。只是虢國夫人仍然平靜地前視而若有所思,那神情有些飄忽,好像不僅沒有聽到孩子的嬌嗔,連面前的春色也不在她的眼里,完全是漫步在自己的世界,她在想什么呢?
春天是美麗而充滿生機的,貴族們喜歡享樂,但總不免因終日的逸樂而帶來某種心靈上的空虛,《虢國夫人游春圖》以無春之景畫出春之生機,以一種行進徐緩的節(jié)奏和虢國夫人心不在焉、非顰非笑的表情描寫了更多畫外的涵義。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yexst.cn/html/pic-1257.html